高标准严筛选,河南优质农产的“统一名字”
2024年3月,按照省政府的总体要求和工作部署,“豫农优品”正式推出,旨在整合全省优质特色农产品资源,把河南“地域特产”打造为“地区名片”,以品牌引领助力河南优质特色农产品走出国门、走向全球。
为确保每一款“豫农优品”都值得信赖,河南省制定了“豫农优品”准入“十大金标准”,突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名特优新农产品、GAP(良好农业规范)等国内国际权威认证要求,建立起从准入、监管到退出的全流程管理体系。截至目前,已有377家企业、717个产品纳入品牌名录。

河南省农机农垦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张金龙在致辞时表示,“豫农优品”全球化品牌发布会的举行,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豫农优品”品牌国际化,助力河南优质特色农产品开拓国际市场,全面提升品牌认知度、美誉度与影响力系列活动的重要一环。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够让来自世界各地尤其是“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朋友们进一步了解“豫农优品”、了解河南农产品,推动各方建立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合作关系,加快河南农业企业“走出去”,进一步拓展豫农优品国际市场、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
河南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副董事长张淑杰在致辞中表示,河南作为“中原粮仓”,正加速向“国人厨房”“世界餐桌”转型,农投集团作为农业领域领军企业,深入落实品牌强农战略,通过“豫农优品天下行”活动、上海南宁海口三大出口服务平台建设,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同时引进东南亚榴莲、中亚大麦、非洲咖啡等特色农产品,构建“双向奔赴”的农业贸易新格局,为“豫农优品”出海筑牢支撑。
“海陆空网”联动,豫农优品已经出口50多个国家
发布会上,“豫农优品”出海成果引发广泛关注。依托郑州国际物流枢纽与“一带一路”建设,河南已搭建“海陆空网”四条丝绸之路:在乌兹别克斯坦、缅甸设立海外仓,在上海、南宁、海口建立出口服务平台,郑州—东盟“空中丝绸之路”更让农品快速通达全球。
如今,“豫农优品”的出海版图持续扩大。凯利来面包出口美国、欧盟、中东;西峡香菇、食用菌远销马来西亚、新加坡等30余个国家;杞县大蒜、柘城辣椒走进美国、加拿大市场;玉米罐头端上巴西、阿根廷消费者的餐桌,累计覆盖北美、欧洲、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此同时,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进口农产品通过郑州枢纽进入河南市场,让河南既是“农品出海港”,也是“全球大市场”,实现“买全球、卖全球”的农业贸易新生态。.jpg)
构建“三协同”体系,迈向“世人餐桌”新征程
发布会明确了“豫农优品”未来发展的协同赋能路径。在河南农投集团框架下,已构建“三层协同”体系:组织内部业务协同会议形成“小协同”,投资600余家企业,包含400余家农业企业,形成“中协同”,携手377家名录企业形成“大协同”,深化产业联动效应。
同时,“七项赋能”举措将为品牌发展注入持续动力,以精准政策赋能农业全链条,助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以金融活水滴灌企业发展,形成“金融—企业—产业—经济”良性循环;与权威媒体合作强化宣传,开展“豫农优品天下行”活动;畅通线上线下渠道;联动豫农商会、海内外豫商会构建全球合作网络;组织企业交流与培训,为名录企业赋能;以“政府+协会+企业”模式共筑品牌生态。
签约推介,从平台到渠道的全面护航
现场,豫农优品公司与中豫港务、河南邮政南航物流、京东科技等“海、陆、空、网”代表企业签约,共建海外出口通道;与乌干达、马来西亚、乌兹别克斯坦、缅甸客商,就建立海外仓签约,为豫农优品探索海外市场;与中原食品实验室、河南省农科院加工所、漯河食品工程大学、绿色技术银行等科研院所签约,为河南优质农产品迭代升级搭建科研平台。
在发布会的品牌推介环节,河南豫农优品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详解全球化出口模式,勾勒出“组团出海”的清晰路径;中国农业大学杨金朝教授提出搭建企业出海服务平台,为豫农优品“保驾护航”;中原食品实验室陈历水副主任则聚焦出口食品研发,承诺让河南味道既“地道”又“适配”全球口味。随后,“中原药谷”“光山十宝”“裕厨面粉”等市县特色产品代表轮番登场,用鲜活的故事与过硬的品质,展现河南农业的多元魅力。
这场发布会不仅是一次品牌亮相,更是河南农业拥抱世界的宣言。未来,随着全球化战略的深入推进,更多豫农优品将走出国门,让世界在品味中原美味的同时,读懂河南农业的厚重与鲜活,为乡村振兴与“一带一路”农业合作书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