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地方发展的软实力,弘扬河南文化、助力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河南文化自信和自豪感,也是省侨商会的职责之一。4月24日,省侨商会执行秘书长柴莉携宣传部、会员部负责人走进我会理事单位一涵汴绣参观考察,旨在深入了解文化企业的发展现状、发展诉求,探讨如何更好地推动汴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文旅产业的会员提供服务支持,促进商会内部的交流与合作。
在一涵汴绣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秘书处一行首先参观了一涵汴绣的产品展示区,近距离观赏了手工汴绣作品的独特魅力,透过一针一线,感受到绣品的来之不易与手艺人的精湛技艺。据介绍,汴绣,也称“宋绣”,因产生于北宋都城汴京开封而得名。它历史悠久,素有“国宝”之称,以绣工精致、针法细密、图案严谨、格调高雅、色彩秀丽而著称,仅针法就有36种之多。2008年,汴绣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中国五大名绣之一,历经千年传承。
在欣赏汴绣作品的过程中,秘书处一行深入了解了一涵汴绣的企业文化,不禁为之深深折服。一涵汴绣以传承、发扬、创新传统手工汴绣文化为使命,这种坚守与担当令人赞叹。更让人钦佩的是,一涵汴绣勇挑社会责任重担,开办培训班,积极创造条件带领乡村女性再就业,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她们不仅有想法,更将其付诸实际行动,展现出了坚守、传承、发扬传统文化的使命感,以及难得的社会责任心与担当精神。
在与一涵汴绣董事长张留凤的交流中,大家共同探讨了汴绣产业的发展现状、前景以及面临的挑战。
张留凤介绍说,一涵汴绣的所有产品皆为手工制作,其中的每一针每一线都凝聚着绣娘的精湛技艺和深厚情感。相较于机绣,手绣能够表现出更细腻的针法和纹理,更具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但相应的成本也就更高。张留凤表示,一涵汴绣之所以一直坚持手绣,有着深远的考量。一是希望通过绣娘们的巧手,将中国传统汴绣技艺代代相传,防止机绣大规模取代手绣后,导致汴绣针法和技艺的流失。二是希望为乡村女性创造条件和机会,为她们提供就业岗位,从而避免她们外出打工而引发留守儿童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真正将母爱留在孩子们的身边。
听了张留凤的介绍,柴莉对其高度站位赞叹不已,同时,她以仰韶为例,提出发展不能保守,要想把汴绣真正的发扬光大,还是需要进行产业化,并且要走出去。柴莉表示,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汴绣是一个很好的媒介,它能承担起文化交流、文化发扬的重任,向世界讲述河南故事。柴莉向其介绍侨的优势、在全球的影响力,并表示,省侨商会作为一个连通省内外、海内外侨商的桥梁,将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为一涵汴绣提供支持与帮助,助力其在传承中创新,在发展中壮大。

此次走访活动不仅加强了省侨商会与理事单位之间的联系,更为推动汴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搭建了良好的沟通平台。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河南汴绣将继续绽放光彩,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