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电视剧《山海情》的热播,展示了我国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体现了既要扶‘智’也要扶‘志’的宝贵扶贫经验。但目前农村劳动力缺乏、人才匮乏的窘境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副主席、中国侨商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朱奕龙提交了关于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建议。
朱奕龙在调研中发现,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大批中青年农民进城打工,农村人力资本短缺。由于缺少合理的人才引进机制,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人才更新速度缓慢,许多高学历的人才不愿意选择乡村作为工作地点,致使农村劳动力缺乏,人才匮乏成为了农村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振兴实施的瓶颈性问题。2021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明确指出坚持把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位,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引导城市人才下乡,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为此,朱奕龙建议,应加强顶层设计,出台乡村人才振兴计划,推动人才向农村下沉。
政府搭好台,“土专家”们才能唱好戏。朱奕龙还建议科技部门将“土专家”纳入农技推广“专家库”,让“土专家”也拿到职称证和聘任书,并建立“土专家”技术人员组成的农业技术巡回服务小组,采取财政补贴和创收分红形式,鼓励支持“土专家”指导乡村发展的农业特色产业,让“土专家”在广阔田野中提升产业技术服务能力和水平。
朱奕龙建议,可以建立生态农业、高科技农业、多功能农业、标准化农业、信息化农业、工厂化农业等现代化农业示范园,提供创业项目、信息、场地、政策、保障、人才培训、技术服务、金融支持、市场营销、法律援助及相关的公益性服务,通过真实的创业活动,使农民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使创业孵化园成为农村创业人才和农民企业家的摇篮,并成为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创业的“洼地”。
此外,可以引导和支持科技人员深入农村,围绕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服务,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创办、领办、协办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发挥星火科技12396、农技110、专家大院、科技特派员服务站等作用,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站式开放性综合服务平台。
此外,朱奕龙认为,应建立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长效机制,总结大学生村官计划成功经验,完善各项配套政策,建立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长效机制,激励更多有志青年扎根基层、服务乡村振兴。
(来源:人民网宁夏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