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纲要》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有关章节里提到,要充分发挥广大海外侨胞和归侨归眷的桥梁纽带作用。怎么理解华侨华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桥梁纽带”作用?“一带一路”倡议对华侨华人意味着什么?华侨华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现状是怎样的?怎么进一步推动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带着这些问题,近日,中国一带一路网专访了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副所长、《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杂志主编张秀明。张秀明认为,华侨华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具有独特的优势,且参与热情很高。不过,华侨华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目前更多还只是一种愿景。为此,相关部门应该从加强政策宣传、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实证研究等方面,为华侨华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多便利。
▲2月25日,巴西华人文化交流协会负责人在元宵节之际前往巴西总督岛探望同(图源:人民网)
超六成华商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非常热情”
中国一带一路网:怎么理解华侨华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桥梁纽带”作用?他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参与?
张秀明:作为连系祖籍国和所在国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华侨华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引起了各方关注。政府层面对华侨华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界定,也就是要“充分发挥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的桥梁纽带作用”。
作为国际移民及其后裔组成的群体,华侨华人穿行于中外两个世界、横跨多种文明,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具有多种路径和方式。主要是两大方面:一是经贸合作,二是文化交流。
就经贸合作而言,海外华侨华人中约有70%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海外华商遍布世界各地,拥有庞大的商业网络,活跃于中外贸易等领域,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经贸合作的重要力量。比如,东南亚华商在商业领域耕耘历史悠久,经济实力雄厚。在东南亚不少国家,华商企业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特别是金融业,房地产业、服务业、制造业等等,这些行业都是华商的传统行业。
在文化交流互鉴与民心相通方面,华侨华人也具有天然优势。他们既是跨文化传播的载体,也是跨文化传播的主体。一方面,华侨华人自身就是中华文化的象征符号和名片,是当地人认识和了解中华文化最直接的载体。另一方面,他们也是进行跨文化交流的主体,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力量。华文教育,华文媒体,华人社团,被誉为“华社三宝”,在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中外友好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而中餐、中医、春节等中国文化符号以及勤劳拼搏、艰苦创业等中华传统核心价值观,都是通过华侨华人进行传播与体现的。
此外,华侨华人还可以在广泛宣传“一带一路”倡议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一带一路”沿线不少国家民众对“一带一路”倡议仍然缺少了解,他们会对当地的一些“一带一路”项目有负面舆论或认识。我们一定要广泛宣传“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影响,消除当地民众的偏见和误解。
这个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当地的华侨华人来做,他们可以释疑解惑,增进当地民众对“一带一路”倡议更全面客观的认知,真正营造对“一带一路”建设更有利的国际友好环境,进一步促进民心相通。
中国一带一路网:华侨华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有哪些优势?有没有比较好的案例?
张秀明:华侨华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有独特的历史渊源、现实基础与优势资源。
第一,“一带一路”沿线华侨华人人数多、分布广,6000多万华侨华人中超过三分之二,也就是4000多万,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例如,东南亚地区华侨华人超过4000万,欧洲地区有250-300万,非洲华侨华人在100万人以上,中东地区超过50万。可以说,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都有华侨华人的足迹。
第二,华侨华人是历史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与建设者。华侨华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繁衍生息,既熟悉两个社会的语言文化、风土人情,也了解中外文化、社会环境等存在的差异,在传播中华文化、推动民间交流、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第三,华侨华人为所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在东南亚等地,经过世代繁衍,他们已经深深融入当地,成为当地民族的组成部分。另外,中国人移民非洲、中东、中亚、欧洲等“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时间也都在百年以上。其中,欧洲华侨华人在用自己的智慧与勤劳艰苦创业的同时,也在丰富着当地的经济形态,甚至改变着当地经济的面貌。
中国一带一路网:您提到欧洲华侨华人改变了当地的经济面貌,能否给出具体事例?
张秀明:欧洲新兴的华人商城经济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根据著名国际移民研究专家李明欢教授的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中欧经贸关系的不断密切,华侨华人除了在餐饮、皮革、服装、服务业等传统行业谋生存、求发展之外,还开拓了新的经济样态--欧洲华人商城经济。自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欧洲各主要国家兴起的大型华人商城成为欧洲华人社会引人注目的新经济主体。
新兴的华人商城有几个特点:第一是有聚集效应,往往聚集了数百乃至上千华人商家;二是商品以中国制造为主要货源;三是以大型批发为主要经营模式。
华人商城不仅是欧洲华侨华人创业就业的一个新渠道,而且是中国商品国际营销的重要平台,是华侨华人与当地民众交往的直接场所,也是中国制造乃至中国形象在欧洲的集中展示。
中国一带一路网:“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华侨华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带来了什么影响?
张秀明:“一带一路”倡议在广大海外华侨华人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这一倡议对华商群体具有很大吸引力。他们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特别高,因为“一带一路”为他们的事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更加广阔的空间。
比如,近年来清华大学一项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华商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海外华商的积极支持和热烈响应。近80%的受访者认为华侨华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意义“非常重大”,17%的受访者认为“意义重大”,没有华商表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无意义”。同时,65%的华商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热情非常高”,34%的华商“热情高”。
该项调查研究还显示,吸引华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因素在于其能够带来市场、项目、资金、技术等有利资源。
当然,“一带一路”建设对华侨华人也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应该引起关注。有研究显示,由于“一带一路”项目大多是直接对接当地政府与大型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华侨华人原先的商贸网络和中介作用。
比如,有华商认为,随着中国和西班牙经贸关系不断深化,西班牙的猪肉、红酒与橄榄油成为对华食品出口的三大支柱。但是,西班牙华商在猪肉对华出口上的参与度很低。究其原因,主要是与西班牙企业直接在中国开拓市场有关,而华商因为实力和获得的信息有限,其在中外贸易中原有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相对弱化了。此外,跨境电商的崛起,也对华商传统的进出口商业模式造成了冲击。
愿景变行动 三方面助力华侨华人参与“一带一路”
中国一带一路网:华侨华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面临哪些挑战?
张秀明:华侨华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既有独特的优势资源和路径方式,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是要客观认识华侨华人的作用。目前来看,华侨华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更多的还是愿景,其优势资源还未得到充分挖掘,作用还未得到充分发挥。主要是因为目前的“一带一路”建设更多是政府层面的沟通与合作,投资方面主要以大型国企为主,包括华侨华人在内的众多中小企业仍未更多参与。因此要特别注重挖掘华侨华人的优势与潜力,使他们的作用更多地从预期变为现实。
二是要考虑华侨华人群体内部的巨大差异性与多元性。“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不仅在国情、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移民政策等方面存在地区和国别差异,而且沿线各国华侨华人人口规模、生存发展状况、经济实力、与住在国的融合度等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华侨华人群体内部是多元复杂的,不少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自身仍面临着生存发展、融入当地的困境,还不能很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推动华侨华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时要充分考虑这种差异性与多元性。
三是应更多地为华侨华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帮助和服务。除了华侨华人为“一带一路”建设做贡献外,“一带一路”为华侨华人自身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怎样的机遇?政府部门特别是侨务部门如何为华侨华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多服务和帮助?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更多的关注与探讨。另外,华侨华人企业多为中小民营企业,他们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抓手和平台有哪些,这样的问题也需要切实引起我们的关注。
“一带一路”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旨在实现“共商、共建、共享”,应该惠及更多华侨华人群体。
中国一带一路网:如何进一步推动华侨华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张秀明:我觉得应该从三方面来进行。
一是加强相关政策的宣传与解读。华侨华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性虽然很高,但他们对一些具体政策的理解与把握还不够,这影响到了他们参与的成效。
二是可以考虑建立华侨华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数据库或共享平台,使相关信息、项目等沟通交流更为便捷畅通,特别是要注重更加便利华侨华人中小企业的参与。
三是学术界应该更多地注重实证研究,应该从理论到实际、从纸上谈兵到实地调研,进一步加强研究的针对性、实用性。特别是要研究华侨华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多出实实在在的研究成果,并将之转换为面向政府的对策建议和为侨服务的锦囊妙计,使华侨华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更多地从愿景转变为行动,从期待转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