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各国纷纷开始接种新冠疫苗,多国开始有意探索“疫苗护照”,以此促进人员流通,放松入境限制。中国针对接种者的入境防疫政策也迎来动态调整。中国外长王毅7日宣布,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及跨境人员往来便利化,推出中国版“国际旅行健康证明”。8日,“国际旅行健康证明”小程序上线。不过,有学者指出,中国的“国际旅行健康证明”不等同于“疫苗护照”。
5日,海口市凤翔街道下坎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工作人员为市民接种新冠疫苗。(图片来源:中新社)
在中国行动之前,多国曾寻求“疫苗护照”的通行,以各国间恢复人员往来。据路透社报道,欧盟将于本月17日提出创建数字绿色护照的提案。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届时欧盟内部成员国可以自行决定是否承认接种证明。另外,俄罗斯、泰国、韩国、新加坡、丹麦、奥地利、葡萄牙、马其他、保加利亚、希腊和西班牙等11个国家均打算启用“新冠疫苗护照”。
中国的“国际旅行健康证明”推出后,多名中国学者接受北京《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中国版“国际旅行健康证明”并非单纯的“疫苗护照”,而是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等多种信息共同验证,推动这些信息的相互验证有助于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促进国际交往,加快各国经济复苏。
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健康文化委员会主任委员王立祥说,“健康码全球通”将是一个现实需要,而中国倡议建立防疫健康码国际互认机制也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积极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在多国有意制定“疫苗护照”之际,世卫组织却不赞成此举。世卫欧洲区办事处主任汉斯·克鲁格5日接受德国《世界报》采访时表示,目前尚不确定,接种新冠疫苗后的免疫力能维持多久,是否能阻止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因此,世卫组织反对计划中的疫苗护照。
据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新冠疫苗接种3月1日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新冠疫苗接种量已超过2亿剂次,接种范围超过100个国家。“免疫护照有望让人们回到更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生活,”研究公共卫生伦理学的尼科尔·哈苏安和安德斯·赫里茨在《科学美国人》杂志上写道,由于疫苗在种族、阶级和国籍上的分配不平等,“免疫护照是否合乎道德并非显而易见。”
(来源:美国侨报网3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