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两会出台更多民营经济利好政策,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更健全的制度支撑。”一年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商联合会监事长、河南省侨商联合会名誉会长、德迈国际产业集团董事长施乾平奔波在多家企业调研,通过梳理调研材料,撰写提案。
翻开调研笔记,施乾平一一道来:“当前,不少民营经济主体,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面临净利率下降、资金压力大、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面对这些问题,施乾平反复思索打磨,围绕“提高民营企业纾困政策精准度”提出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施乾平
在施乾平看来,当前一些地方政府在落实纾困政策时存在“一刀切”现象,导致政策落地效果不佳。他建议精准识别企业需求,通过实地调研和大数据分析,了解企业共性与个性问题,构建政企常态化沟通机制,确保政策制定有的放矢。
“民营企业面临的困难各不相同,政策帮扶须‘对症下药’。”施乾平提出差异化帮扶困难企业的建议,针对不同规模、类型的企业制定个性化政策。例如,对传统制造业企业提供技改补贴和财税支持,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优化市场准入和融资支持等。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施乾平建议推进公平竞争与市场准入,破除行业隐性壁垒,深化“一网通办”等政务服务改革,减轻民营企业负担。同时,他呼吁尽快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从法律层面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权益,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履职两年来,施乾平围绕民营企业发展痛点难点持续展开调研。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施乾平提交《关于制定出台民营经济保护促进法》的提案,建议从法律层面强化对民营企业的保护。这一提案得到立法支持,成为施乾平履职生涯中的重要成果之一。
“履职建言,一定要实事求是,只有深入调研,才能提出有价值的建议。”施乾平说。他多次参加全国政协组织的专题调研、双周协商座谈会、界别协商会等活动,深入一线了解实际情况,确保意见建议更具操作性。
2024年,施乾平随全国政协专题调研组赴广西南宁、北海等地,围绕“发挥海外侨胞作用,积极参与助力‘一带一路’小而美民生项目建设”课题进行深入调研;参加“深化鲁港澳合作,助力山东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专题调研;参与关于“民营小微经济发展的堵点和未来优化路径”课题调研活动等,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增强履职能力。“在深入理解国家政策之外,对基层情况多加了解,提出的建议才有针对性。”施乾平有感而发。
作为侨界代表和扎根山东的民营企业家,施乾平成为全国政协委员以来,行程满满当当,履职“成绩单”厚重充实:针对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引导侨界优势发挥、“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等议题,提交提案10件,建言、社情民意信息被全国政协、中央统战部、致公党中央等采纳69篇(次)。
“立足本职的同时,通过政协大平台建言献策,为国履职、为民尽责,这是我的使命,也是我的幸运。”施乾平说。
来源: 人民网